"
隨著疫情趨緩,最近幾年臺灣表演節目多的嚇人,許多場館又回到週週演出滿檔的盛況,身為一位在表演藝術產業與劇場觀眾兩個身份穿梭的藝文愛好者,(文編)在安排看戲行程時,內心(錢包)都好糾結,時間(財力)總是不夠看好看滿啊!這幾年看戲時也發現,似乎有愈來愈多作品以不同角度關注環境永續或性別平權議題,也有更多提供口述影像、聽力輔助字幕等服務的展演,甚至出現以前從沒體驗過的輕鬆自在場!大家也有留意到這些變化嗎?今天想來和大家聊聊近期在劇場的小發現,先從環境永續這個話題開始吧
1995年起每年召開聯合國氣候峰會(COP)、2015年氣候峰會(COP21)簽定《巴黎協定》、2015年聯合國通過「2030永續發展目標(SDGs)」,「永續」和「減碳」已經是近年全球超熱門關鍵詞。即使不是每個人都時刻關注國際政策,但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嚴重,光是每年夏天節節高升的氣溫,就足以讓大家對於氣候變遷有深刻的體會!包括臺灣在內,許多國家都在制定相關政策應對永續發展目標,在工作場所或日常生活中,「節能減碳」、「環保永續」都不再是陌生的口號,表演藝術產業對於環境永續議題也有許多探討與行動!
藝術創作者透過作品反映社會現況,與觀眾對話,喚醒大眾感知,面對全球氣候異常,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運用不同的方式回應這個現象。還記得2022年底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看過的舞作阿喀郎.汗舞團《叢林奇譚》,就以氣候危機議題重新演繹吉卜林的經典童書,試圖喚醒人類對地球的愛;隔年來自法國的科技藝術團隊M&B雙人組《大潮》(劇場放映),則以義大利北部海平面異常上升的洪患現象為題,點出全球正共同面臨的氣候變遷問題;去年臺北藝術節的《太陽與海》,那座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裡愜意的沙灘,配上以優美嗓音唱著警示氣候變遷與自然浩劫的曲子,無不讓人看著內心既矛盾又毛骨悚然!
而比利時著名的當代非典型劇團: 夏綠瓦蒂劇團及焦點劇團則以輕鬆幽默的諷刺風格,採用人偶共演搭配影像投影的表現形式共創《最後一個星期天》,全劇運用大量道具與生活物件串連劇情與場景、巧妙結合演員肢體與戲偶創造「生活中的幻象」,並將影像轉化成演出道具之一,打造如電影般既寫實又詩意的景象,把極端氣候現象直接端上舞台,以戲謔的手法反映當末世逼近,動物紛紛滅絕、狂風暴雨襲擊家園時,人類對於環境變遷的仍然後知後覺、眼不見為淨的心理狀態。(在這裡小小爆雷,今年8月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要把這部作品帶到臺大遊心劇場啦!更多節目資訊請持續關注中信文教基金會發布的最新消息,千萬別錯過!)
作為呈現這些作品的藝術節或是表演場館,面對「永續」又如何回應呢?(文編) 查了一下資料,發現英國國家劇院(National Theatre)2019年開始編纂的《劇場綠皮書》(Theatre Green Book),就針對劇場永續制定了基礎、中階到進階三個綠色規範標準。以道具製作為例,《劇場綠皮書》依據三個標準分別規定需要至少有50%、75%或100%的道具是來自曾使用過的物品,減少製造新道具時所產生的耗材量,並落實循環永續;而在製作新道具前,除了考量必要性之外,也要將是否有可取代的環保製材、未來是否有再利用的可行性等納入考量。
而臺灣劇場觀眾熟悉的國表藝三大場館,近幾年也都陸續規劃減碳永續政策,除了反映在硬體設備汰換、文宣品減量與電子化等面向,也體現在演出製作上噢!像是國家兩廳院2022年加入國際永續劇場聯盟(STAGES),與14個國際機構共同製作的巡演作品《寫給滅絕時代》,不僅規定演出需選用當地演員,所有佈景、道具都由當地製作,而且整場演出都要自力發電、瞬間用電量甚至不能超過150瓦(小知識:一般家用LED燈泡約5瓦)。你能想像一齣長達75分鐘的劇場作品,所有燈光、聲響需要的電量都只能靠車手在舞臺上踩自行車發電嗎?看完演出除了感慨資源取得不易,也不禁反思作為在地球生存的一份子,我們確實應該要好好思考如何與萬物平衡共存啊!而臺中國家歌劇院2023年「新藝計畫」則以「永續共生」主題徵件,鼓勵國內藝術家以此為題創作,獲選作品《在消逝之前,能不能喜歡我》打造了「發電地板」邀請觀眾一起發電供應演出所需電量,透過參與演出實際感受能源的珍貴;同年底的新製作《R&J and others》,更宣布參考《劇場綠皮書》,導入「綠色劇場」概念,像是舞台佈景優先利用既有物件、考慮新道具產生後再利用的可行性,同時要求劇組減少紙張消耗與垃圾量、鼓勵交通共乘、使用環保餐具等,將減碳永續概念直接落實在劇場製作過程中!
除了場館之外,藝術創作者與團隊面對劇場永續投入的努力也不遑多讓!包括像是中信文教粉絲們應該都不陌生的「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」近年也加入「綠色製作」行列,參考《劇場綠皮書》設置永續小組,整理出屬於劇團的綠皮書,在製偶過程中盡量使用二次回收材料,減少耗材與垃圾量;而今年即將在新舞臺藝術節演出的《最後一個星期天》,劇團也利用從二手店及跳蚤市場蒐羅許多二手物品作為靈感發想、舞臺道具並打造舞台場景,不僅演出內容緊扣氣候變遷議題,連製作過程都實踐減碳永續概念,全面關心環境永續議題!
看到表演藝術界從場館、藝術家到劇場工作者都分別從不同面向努力地往「綠色永續」的方向一起邁進,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們一樣內心激昂又感動呢?期待有朝一日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,可以達到藝術創作與環境永續之間的美好平衡,並透過劇場的力量,喚醒更多大眾對於全球環境永續議題的關注;除了上述分享的觀察之外,不知道大家看過哪些與環境永續、氣候變遷有關的劇場作品呢?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戲經驗與想法噢!
參考資料
【文章提及節目資訊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