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從部落前進海外 山中排笛手吹響夢想進行曲
悠揚的排笛樂聲流瀉,五百名花蓮學子在舞台上合奏《隱形的翅膀》,用音樂告訴花蓮演藝廳滿場聽眾「我吹排笛、我圓夢。」手中的排笛就像這些偏鄉孩子的雙翼,帶領他們一步步追夢、圓夢。
改變正在發生!「山中排笛手」年增三倍
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為點亮台灣各個角落的夢想而努力,去(2017)年起將藝文公益觸角延伸至東臺灣,透過「LOVE & ARTS夢想+圓夢工程」扎根排笛教育。「去年《我知道.愛》音樂會,孩子們初嘗上台圓夢的喜悅,今年紛紛主動提出希望能有更多表演機會。」花蓮推廣排笛的指標學校樂合國小校長蔣淑芳說,學生對舞台的渴望,是催生《愛。飛翔》聯合感恩音樂會的最大動力。「讓不敢作夢的孩子,變成勇敢逐夢的夢想家,我們希望扮演最溫暖的夢想推手,助孩子一臂之力,朝夢想邁進!」中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表示,「夢想+圓夢工程」將藝文公益加乘社會關懷,每年攜手各領域藝術導師深入偏鄉,幫助孩子敢夢、追夢、圓夢!除了持續支持花蓮的「山中排笛手」參與音樂會演出,也加碼捐贈排笛,希望鼓勵更多學子加入圓夢行列。
一鄉鎮一排笛 建立花蓮校園特色
圓夢的力量引起廣泛迴響,短短一年,花蓮縣排笛教育推廣規模倍數成長,每一個鄉鎮至少都有一所小學參與,學校數從11校擴大至24校,學生數從150位增加到近500位,排笛成了全縣校園音樂特色。花蓮縣教育處長劉美珍說:「一藝在身,精彩一生!公部門力量有限,感謝中信文教基金會協力,幫助花蓮一鄉一校推廣排笛藝術教育,提供偏鄉孩子更多機會。」
在各界齊力推動下,小小排笛手今年4月前進上海公益演出,透過音樂與當地學童交流。樂合國小學生杜念慈因為學排笛,從內向害羞的小女孩,轉變為信心十足的排笛小老師,她表示:「剛開始學習排笛,純粹是因為學校規定要學,但隨著接觸時間變長,排笛在我生命中越來越重要,它帶著我上台表演,更帶我出國『開眼界』,我希望更多人認識排笛的美好,這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!」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杜同學,平日要負擔家務、照顧弟妹,難得有時間就召集鄰居孩子練習排笛,希望「大家一起變棒」,獲花蓮縣政府提名總統教育獎。排笛藝術家張中立希望透過排笛教育,種下更多回饋與傳承的種子,張中立感謝中信文教基金會拋磚引玉,促成更多官民資源挹注,讓排笛音樂在花蓮扎根,幫助孩子跨出大山。除了《愛。飛翔》聯合感恩音樂會,張中立下半年在臺北、高雄的音樂會演出,孩子們也不缺席,要持續合奏夢想進行曲。
會跳的夢!中信x布拉瑞揚臺東偏鄉舞夢
中信文教基金會「LOVE & ARTS夢想+圓夢工程」今年在臺東譜寫新的圓夢篇章,攜手國際知名的排灣族舞蹈家布拉瑞揚‧帕格勒法,在臺東縣東河國小展開為期八個月的現代舞教學,帶領孩子用身體吟唱部落的歌,舞動夢想!東河國小學生的逐夢故事,將拍攝成《那麼會跳的夢》紀錄影片,邀請更多人見證藝術改變生命的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