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Jun 22, 2006
黎海寧。K的喜劇 彩排記者會新聞稿
Jun 22, 2006

新舞風2006由傑宏˙貝爾帶來令人眼界全開的演出後,6/23至24日則由香港最頂尖的「城市當代舞團」帶來編舞家黎海寧的巔峰之作《K的喜劇》。

新舞風向來邀演的對象要不是歐陸乍紅的舞作,就是具有深厚傳統的亞洲古國的現代編舞家之作。新舞風第一次網羅的華人編舞家,黎海寧當之無愧!本次帶來的舞碼《K的喜劇》蘊含濃濃的歐陸風味,創作靈感來自卡夫卡的小說的《變形記》,再次展現黎海寧飽讀詩書的文學涵養,以及將文學作品的意念化身為活生生舞作的高超功力!

黎海寧巔峰之作— K的喜劇

黎海寧是台灣觀眾熟悉且喜愛的華裔編舞家,三年不曾在台灣發表作品,這次將帶來2004年新作《K的喜劇》(The Comedy of K),由香港的「城市當代舞蹈團」演出。父親是音樂家,母親是新聞工作者,從小在藝文氣息濃厚的家庭長大的她,閱讀成為必然的嗜好與習慣。黎海寧經常從文學、音樂作品中發掘創作素材,過去有取材自卡爾維諾的《看不見的城市》、張愛玲的《愛玲說》、史特拉汶司基的《春之祭》等,這次黎海寧找上的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德語小說家卡夫卡。卡夫卡的小說中的主人翁常常沒有真正的名字,常以代號「K」名之,這次舞作直接取名為《K的喜劇》,足見此作勢必「非常卡夫卡」。舞作靈感源自卡夫卡的小說與生平故事的《變形記》,主要描述了書中人早上醒來,發現自己變成蟲的超現實與荒誕意象,述說人在夢與現實之間徘徊的心理狀態,黑色荒誕意味濃厚。此作發表於SARS肆虐後的一年,黎海寧於香港首演時曾表示,《變形記》中,人變成蟲後被其他人排斥,使她想起SARS時期,人與人互相無法信任的孤立感。人有病的時候,會被其他人抗拒,若不是身體的病,若一個人有些地方異於常人,也會被人排斥。《K的喜劇》傳達出人與人互動關係中的接受與抗拒,熱烈與冷漠,投入與疏離。以及人在各種關係中所產生的對峙,個體對抗個體,個體對抗群體,是要保持個體性,抑或是融解在群體內?

林懷民驚嘆不已的華人演出作品

林懷民觀賞本舞作後驚嘆,舞台上的舞者原本都很熟悉,但他們演出《K的喜劇》時變了形,全都認不出來了。太棒了!就像在看一個高水準歐洲舞團的演出,但林懷民隨即一想,或許這樣的評價並不是最恰當的,「城市當代舞團」本身就是一流的舞團,有高水平的演出,這麼棒的成績不是意外驚喜。 為回饋愛舞觀眾,6/24演後於觀眾席內將進行藝術家座談。

年代售票系統售票中,詳情請洽:02-2723-79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