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劇場之所以讓人魂牽夢縈,除了要靠表演者、編劇(舞)及導演的功力之外,更有一群在幕後默默耕耘的劇場職人,他們運用各自的專業,將舞臺、燈光、影像和服裝等與演出作品巧妙結合,達到畫龍點睛的功效。(文編)覺得劇場看戲最過癮之處,就是能夠在欣賞演出的同時,將舞臺上鬼斧神工的精妙設計盡收眼底!今天就要來和大家分享那些舞臺上不能放過的細節!
文編是視覺動物,在眾多劇場的「 魔幻設計」之中,最喜歡觀察舞台場景,這可是能讓我能二刷、三刷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說到文編心中的經典舞臺,不能不提加拿大劇場魔術師羅伯・勒帕吉(Robert Lepage)2023年在臺中與高雄演出的《庫維爾1975:青春浪潮(Courville)》,舞台設計師打造了一座升降式斜面雙層平臺:下層運用實際道具擺設進行場景轉換,上層則搭配投影與機關,瞬間變幻出街道、餐桌、瀑布甚至是學校游泳池,在舞台上創造出電影般的視覺效果,為作品增添滿滿驚奇感!而臺灣知名劇場導演賴聲川經典作品《如夢之夢》則以360度環狀舞台驚豔眾人,不同於一般劇場的舞台形式,賴老師將觀眾席放置在舞台中央,演員們環繞著觀眾演出,觀賞者如同被劇情包圍一般,親身經歷角色的情感起伏、體驗如夢般劇場之旅!
燈光設計也至關重要!美國知名舞臺燈光設計師珍妮佛.提普頓(Jeniffer Tipton)就曾說「燈光是將所有元素結合的黏合劑」。透過燈光色調、明暗、光線角度等變化,不僅連結演出者與佈景道具、輔助不同故事線的轉換與進行,也為舞臺增添更多層次, 創造出滿滿的劇場魔幻。2024年臺北兒童藝術節版本《小路決定要去遠方》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呈現,以遊走式的觀賞方式強化與觀眾的互動,賦予「燈光」重責大任,除了製造不同效果的剪影,創造螢光魔法之外,還扮演著引導故事前進、場景調度,以及指引觀眾移動的重要角色。另外像今年台南燈會的超大型戶外歌仔音樂劇《1624》,則在燈光設計師車克謙老師的巧手下,運用高彩度的燈光,搭配影像投射在多層次的舞台上,營造出電玩世界裡大航海時代的磅礡感,讓觀眾對於角色透過VR裝置穿越到歷史場景的劇情設定更有帶入感!
延伸閱讀:照明雜誌《從劇場燈光,啟發日常生活的「場景化」想像》
除此之外,文編也很喜歡觀察作品中演出者身上的服裝!每套服裝都是服裝設計師為角色量身打造,不僅能讓人物設定更加立體、讓演出者更快入戲,也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角色性格或演出時空背景設定。想到服裝,有人腦海中也立刻浮現「古一大師」蒂妲.史雲頓(Tilda Swinton)《親愛的帕索里尼》(Embodying Pasolini)嗎?《親愛的帕索里尼》今年八月在北藝中心演出,顛覆以「人」為主角創作形式,讓義大利電影大師帕索里尼的電影中出現的經典戲服成為主角,透過「人」作為載體,重現每套戲服要訴說的角色故事,展現出每套服裝獨有的個性與生命,讓觀眾領悟到,演出中不喧賓奪主的戲服,在設計過程中都花了許多功夫,藏了超多意想不到的精緻細節!
延伸分享:
WOW挖藝術─Master Class | 【什麼是劇場服裝設計】EP1 進入劇場服裝設計之門
說到這裡,就要提一下今年10月即將在新舞臺藝術節上演的曼波男孩舞團《蓬蓬》啦!藝術總監暨編舞家菲利普・拉斐耶貫徹「將舞蹈轉化為喜劇」的創作精神,讓舞臺上六位男舞者在20個場景中詮釋超過40個角色、演繹各種經典舞碼,除了舞者在舞臺上展現誇張幽默又不失專業的肢體演出之外,燈光和服裝也是讓演出效果更加分的元素!整齣舞作中,燈光就像是演出的一份子,隨者舞者演出的動線將光打在特定身體部位,讓觀眾立刻感受到每個場景的肢體重點;而六位舞者們要在這麼多場景中轉換角色演出,服裝當然也沒馬虎!從海報上看到的芭蕾舞蓬蓬裙、韻律體操服、可愛又滑稽的天鵝裝、碧娜.鮑許舞作中的經典晚禮服等等,都為作品增添各種驚喜,舞者們將戲服穿在身上,明明看似滑稽卻又一本正經的完成每個場景的舞碼,完全可以想像坐在台下的觀眾會有多驚嘆、被逗得有多樂,文編自己也超級期待,等不及要在今年10月份好好地把《蓬蓬》從演出到燈光、服裝等演出設計中的大小細節一次通通收進眼底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