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海派文化風貌再現 評彈劇藝再訪寶島
繼前兩年的台北、上海文化周,「海派文化藝術節:上海戲曲季」今年七月由上海京劇院、上海越劇院、上海評彈團輪番於台北上演,呈現上海戲曲多元風貌。上海評彈團是「海派文化藝術節:上海戲曲季」的最後一檔壓軸節目。上海評彈團作為匯聚精英表演人才的著名大團,近半個世紀如一日地,將這門「江南曲藝之花」演繹得枝繁葉茂。本檔節目將於7月18、19日晚上7:30,在中山堂舉辦兩場不同主題演出,一天為評彈經典會書,一天為評彈金榜專場,特別開放觀眾索票觀賞。
名家薈萃菁英齊聚 演繹經典大秀技藝
這次除了上海評彈團全體團員齊聚來台之外,還特別邀請了2009年獲得「江浙滬評彈金榜」比賽名次的新秀演員一同前來。準備了眾多經典曲目,內容包括一些彈詞開篇,例如:長篇彈詞《白蛇‧公堂》,講的是白素貞贈許仙銀兩錠,不料銀錠竟是錢塘縣失竊的庫銀,致許仙獲罪發配蘇州的故事。彈詞開篇《新木蘭辭》描述花木蘭替父從軍,英勇艱苦,十年征胡的歷程。彈詞開篇《西廂待月》則是表現了張生在西廂等待與崔鶯鶯幽會的喜悅、期盼和惆悵、焦慮的複雜心情。這麼多精彩的曲目,就是要讓台灣喜愛評彈藝術的觀眾們,一次看個過癮、聽得開心!
百年江南風韻 盡現評彈曲藝裡
評彈是評話和彈詞的合稱,已有三百多年歷史,起源於風景秀麗的蘇州,盛行於江南一帶,以蘇州方言演唱,吳儂軟語,令人回味。簡單的一桌兩椅、一塊醒木、一把折扇、一個三弦、一個琵琶,就能說道千軍萬馬,唱出萬世情緣。評彈表演不扮戲裝,卻能表現出戲劇的骨子和韻味,著重細節的描繪,表演藝術可分為「說」(敘述故事及講評)、「噱」(幽默的語言)、「彈」(樂器伴奏)、「唱」(各種流派唱腔)、「演」(象徵性的手勢、身段)。演出形式可分為長篇、中篇和短篇。「中篇」將一部書目分三至四回演唱,有時在前面加一楔子。「開篇」是開說正書前加唱的篇子,以七言韻文為主,一韻到底,可作獨立演出曲目。「流派開篇」顧名思義,是以流派唱腔演唱開篇。
感謝大眾索票一空 歡迎當天現場候補
這次上海評彈團所舉辦兩場演出,目前票券幾乎索取一空,提醒已取票觀眾能盡量準時抵達劇場,未能事先取票的觀眾,亦歡迎於演出前到現場等候,將安排於演出當天晚上6:50開始發放候補票券,一人索取一張、憑票入場、候補人數每場以100人為限、並於當晚7:20視現場持有票券觀眾入場情形調整候補人數。本節目為對號入座,為顧及持有票券者之權益,後補票券座位以2樓觀眾席為主,並請優先禮讓持有票券之觀眾,感謝配合。
有關本節目索票相關問題請洽【新舞臺】:02-2723-7953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