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Oct 08, 2005
【民生報】舞蹈家傑樂伯與雕塑寧靜對話
Oct 08, 2005

黃金比例Ⅱ 雕塑家Schad雙手變戲法 以多變線條詮釋生命律動軌跡 德國編舞家葛哈‧伯納的《黃金比例》系列二部曲,並非黑夜到白晝的過程,卻以黑、白兩個對比色,使兩支舞作展現截然不同的感覺。

《黃金比例》系列今起在新舞台推演到第二部。拿掉了之前一字排開的木柱裝置藝術,換上白牆白地板的《黃金比例Ⅱ》,在雪白的空間裡,讓著名雕塑家Robert Schad的雕塑作品,與舞蹈家賽司克‧傑樂伯,以及巴哈的《十二平均律》展開一場寧靜的對話。

Schad擅長以鋼鐵描繪空間,他的雙手像是會變戲法,任由生硬的鋼鐵,化為各種線條和形狀,如寬廣舞台上靜止的舞姿。 他說:「一條線可以是生命的象徵,是由生到死的過程,有時平靜無波,有時起落巨變。」他以多變的線條和造型詮釋生命律動的軌跡,節奏的變化。此行來台,更欣喜發現他的理念與中國書法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 這樣的啟發,源於1987年首見葛哈‧伯納與雕塑共舞的作品。後來他邀請伯納去觀賞他在世上最長地下通道創作的裝置藝術,原本期待編舞家由此得來舞蹈靈感,伯納卻對他說:「我何須跳舞?你的作品已在跳舞了。」這樣的評語,給了當時還未成名的Schad很大鼓舞,從此他開始把線條想像成人體,變幻出各種姿態,作品也更人性化。

Schad表示,伯納在創作《黃金比例Ⅱ》時,其實已生病了,但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,而以強 的意志力控制瀕死的身體,因此舞蹈動作和情緒是很內斂的,「是哲學性的呈現身體」。受此影響,他的雕塑也不只是舞台上的風景,而能釋放不同的力量,以呼應舞蹈演出。在他眼中,雕塑、音樂和舞蹈,三者缺一不可。 伯納病逝後,執意讓這偉大作品傳演下去的傑樂伯,則另有新詮。傑樂伯說,即使伯納當年以病弱的軀體創作和表演,都不減《黃金比例Ⅱ》是個好作品的事實;他也是在用全身心去表演,但編舞者和表演者永遠在尋找平衡點。 作為一位詮演者,傑樂伯分析兩個作品的相異之處。他說,《黃金比例Ⅰ》的裝置,是幾何式的拆解呈現,空間切割中,做身體解構的遊戲,是很單純的陳述方式。

《黃金比例Ⅱ》則將不同元素混合成一道美麗風景,像是中國潑墨,行雲流水,有很多方式可以詮釋,「是有機的尋覓之旅,可變性很高」。 傑樂伯還透露,當觀眾以為他專注地跟隨音樂起舞時,其實他腦中都想著不同的事情呢。這也是「有機」的一部分。